拥有人体成分分析仪、间接静息能量测定仪,硕士5人,启动基金5万元。
智能体重管理平台的开发需要基于大量的体重管理数据,但目前国内缺乏大规模的标准化的体重管理数据,以及能够利用大规模临床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专业人才。
需要有专业团队通过开展临床试验获取相关数据。引进有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员,利用这些临床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建立精准的干预决策模型。基于干预决策模型开发智能体重管理平台。
开发智能体重管理平台
肥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科学证明,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体重管理,以达到减重5%-15%的目标,可以实现肥胖相关慢性病早期预防或治疗改善,是慢性病防控的核心。2012 年全国18 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2016年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万,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国家卫健委启动了包括“健康体重”在内的“三减三健”的专项行动。在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中,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将持续减缓成人肥胖增长率列为行动目标之一,以期通过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行动减缓成人肥胖的持续增长,推进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行动。
然而,尽管大量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案,但目前实施体重管理仍存在挑战。首先,对肥胖是“疾病”的概念及其所带来的风险认知不够,在个体层面上缺乏自主管理的意愿,对于体重管理的依从性较差,需要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其次,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建议至少实施6个月的体重管理并持续维持1年以上,然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主要用于疾病治疗,资源有限,难以应对每年近600万肥胖患者的爆发式增长。最后,体重管理的效果受到个体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代谢指标、肠道菌群等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体重管理效果应进行个体化的精准预测及干预,但目前个体化体重管理的数据非常有限。
近年来,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为主导的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入到患者管理中,智能化的患者管理平台可以极大地弥补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院外管理不足、分级诊疗缺失、医患互动困难、患者依从性不佳等问题,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的体重管理平台并未能达到上述目标,仍需要深入探索。
老中青专家团队
一.面对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脱位,如何通过微创技术,减少手术对病人骨折部位的损伤的,同时让病人的术后康复的时间缩短。
二.术后康复过程是否需要更好的指导,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1.引进Jesse Jupiter教授及其团队,在其科研和技术成果的指导下,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使我省内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脱位病人治疗逐渐正规化和微创化,极大提高疗效。
2.待项目完成时,拟发表SCI论文1-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获得专利1-2项,全面提高我省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脱位的救治水平
项目完成时,拟发表SCI论文1-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获得专利1-2项,全面提高我省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脱位的救治水平。
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脱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它包括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桡骨小头Mason IV型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经尺骨鹰嘴向前骨折脱位,经尺骨鹰嘴向后骨折脱位,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肱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等,这类骨折一旦治疗不当,患者就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以肘关节伸直和旋后受限多见。肘关节活动受限后,就不能把手放到合适的位置以发挥其最大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现代社会中,人们敲电脑,看手机等对肘关节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肘关节复杂损伤的微创治疗,正规治疗很有必要。